2019年,惠阳区司法和信访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为抓手,不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初心,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坚持需求导向,不断优化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为积极开发适应惠阳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高端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又符合社会各阶层群众实际需要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为此,经过前期的专题汇报、专题请示、专题调研,惠阳区司法和信访局积极争取到了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与惠阳区税务局共同打造了全省首个阳光税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部门合作、律师进驻、现场服务等创新模式,为广大纳税人搭建专业、高效的涉税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帮助税务部门更加专业地提供法律服务。今年6月,阳光税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获评惠州市“十大优秀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同年8月,“税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媒体采风活动在惠阳区成功举办,来自新华网、《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广东记者站等22家中央驻粤媒体、省、市级媒体和港澳驻穗媒体实地走访了阳光税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建设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地方党政领导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二、坚持便民导向,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截止2019年8月31日,惠阳共有9个镇(街道),常住人口约60万,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团队拥有律师事务所10家、公证机构1家、基层法律服务所1家,共有执业律师78名、执业公证员3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0人,他们基本集中在淡水城区,分布极不均衡,偏远地区的广大农村居民在法律服务获取上存在很大的障碍和困难。通过“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方式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目标是补齐惠阳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短板的必经之路。为此,惠阳区司法和信访局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市司法行政工作部署,继续加快“广东法律服务网”、“惠州e普法”两个网络平台建设,做强做实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服务等功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司法行政信息建设新格局。另一方面,结合本区实际搭建了全市首家公共法律云服务平台,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受理、统计、督办、反馈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初步实现了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由孤岛化向融合化转变,大大提升了公共法律服务的输出率和使用率。同时,惠阳区司法和信访局积极拓展电子数据证据保全业务,实现了办公办证的信息化,采购了一批先进电子数据取证设备,采用多位一体,集网页、微信、APP等全方位、宽领域的高效电子取证办证系统,建立了“公证云”电子证据存证取证平台,极大方便了当事人的办证、取证。 2019年6月28日,广东省首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推进会在惠州召开。惠阳区三级实体平台被省司法厅选为考察代表,接受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梁震,省司法厅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地市司法局局长和公共法律服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等80余人现场考察,各级领导对惠阳区为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所做的努力与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坚持效果导向,全方位加强公共法律体系宣传引导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共法律法律服务体系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知晓率,赢得支持、接受监督、为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先后开展了2019年“千人百场”送法律服务下基层(车站)、惠阳区第三届普法·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周、惠阳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惠民法律服务活动”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二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扶贫”。对全区11个经济薄弱村、65户扶贫重点对象,2411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以及基本情况进行摸排,精准识别经济薄弱村和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三是深入推进“法律进民企”。组织、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制定法治宣传计划,普及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组织律师团为惠阳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免费全面的法治体检,通过法治讲座、法律咨询、送法进企业、参与调解等多种形式,共走访企业50多次,为民营企业提供“一条龙”法律服务。 总之,全局上下坚持以整改抓落实为使命担当,拿出真抓的实劲、用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整改,一项一项抓落实,书写好“新时代惠阳公共法律服务考卷”,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