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 工作计划

关于惠州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12-10 14:58:56 来源: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浏览字号:

(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


  2019年上半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中央“六稳”部署,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一是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下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9.2亿元,增长4.5%。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4.0亿元、1068.4亿元和926.8亿元,分别增长2.6%、2.5%和7.2%,三次产业结构为4.5:51.1:44.4。二是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8.3%和4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3亿元,增长3.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三是发展动力增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6.6亿元,增长12.4%,其中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2.4%、18.8%和29.1%。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54宗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8.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0.5%;列入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7.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7.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1亿元,增长8.6%,增速居全省首位。四是发展成果共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51.2元,增长9.7%,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306元和11858.8元,分别增长8.9%和9.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上涨2.2%,控制在年度预定的3%范围之内。


  (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启动稔平半岛发展规划编制,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项目动工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筹建工作如期推进。基本编制完成中韩(惠州)产业园六大片区产业发展规划,起步区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共引进项目12宗,其中外资项目6宗。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仲恺高新区“357创新产业带”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二是创新主体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6.1万家,其中新增企业20013家,分别增长15.2%和28.2%。组织436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家企业入围2019年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名单。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扎实推进,石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惠州石油化工与应急管理学院签约落户。三是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召开惠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西湖科学讲坛。研究起草《惠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惠州市科研项目诚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启动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惠州赛区)暨惠州市第三届“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三届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筹备工作。四是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共建成孵化器总数43家,孵化面积11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64家。登记技术合同16项,核定技术交易额9204.1万元。发明专利申请量238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880件。


  (三)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一是“2+1”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大亚湾石化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由国家规划储备项目转为国家规划项目。启动惠州市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获国家核准。中广核惠州港口一期海上风电项目进展顺利。LNG接收站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一期、旭硝子显示玻璃二期等项目建成试产,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二期、惠州伯恩(淡水)生产基地等项目动工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慧聪集团总部)签约落户,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启动编制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平安罗浮山中医康养城等项目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培育。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23.5万人次,增长44.4%。惠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4432.5万吨,增长3.2%。累计接待游客3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4亿元,分别增长10.6%和13.8%。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6474亿元和5447.8亿元,分别增长9.2%和22%。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市春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1万亩、春收农作物91万亩,分别增长2.5%和6.6%。农业科技、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成效明显,向农业部报送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项目2项,13个农产品获评广东省第三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100%。四是质量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开展自镇流LED灯产品产业比对分析。指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12项。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服务业标准12项。研究制定惠州市公共服务地方标准5项。新增注册商标5679件。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4项。国家鞋检中心筹建工作基本完成。惠州首个汽车电子检测认证平台通过认证认可。


  (四)重点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调整文件全部印发,市级涉及分流转隶和下沉县(区)的人员全部到位。清理挂牌机构实体化运作机构11个,清理自设机构10个,清理部门管理机构28个。向惠城区政府和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下放了67个机关事业单位,71项职责。同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企业设立登记和开办时间分别压缩至平均1.5和3个工作日以内。“数字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初步完成“智慧惠州”顶层设计,接入“粤省事”平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达40个,启动“湾区通办”政务便民自助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否决申诉救济制和分类快审制。研究制定《惠州市工业用地供应及开发报建审批改革方案》。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城市信用状况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第5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中介超市服务实现创新发展。开展7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现场协调处理企业诉求336宗。1-5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合计125.7亿元。三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制定《惠州市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实施《2019-2021年惠州市市直中期财政规划》。新增使用地方政府债券81.2亿元,消化隐性债务164.86亿元。市交通投资集团成功注册18亿元中期票据,已发行5亿元。市水务集团财务中心挂牌。制定实施《惠州市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110家企业纳入市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培育库,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51%的较低水平。


  (五)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开展金山新城、“4+1”交通轴线、桥东桥西及西湖片区保护提升等规划研究。全面实施城市出入口和重要交通节点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开展12个交通堵点治理前期工作。铁腕开展“两违”整治,拆除“两违”建筑1553.2万平方米。完成新增实施“三旧”改造面积855亩,656套棚户区改造按计划实施。城市建成区27条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全部开工。工地扬尘、灯箱广告、露天烧烤、“黑煤气点”、市容环境秩序等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城乡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惠州机场扩容扩建项目已建成货站及3个停机位,新建航站楼预计8月底建成使用。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预计10月完工。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段加快建设。汕湛高速、韶新高速、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建设进展顺利。惠新大道、梅湖大道、四环路南段等市政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国省道、危桥等改造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500千伏演达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沙迳输变电配套线路、110千伏曙光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营。西气东输三线粤闽支干线惠州段、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外输管道惠阳段加快建设。稔平半岛供水工程、白花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进展顺利。三是县(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制定实施《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和《惠州市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各县(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突出特色,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局面。四是乡村振兴初显成效。基本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在56个村启动农村“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农房风貌管控三项改革试点。成功申报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5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290家和76家。村庄清洁行动、村庄绿化美化、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顺利完成2018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省级考核。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全面推进工业锅炉整治、VOCs治理、柴油车淘汰、电动公交车更新等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位。全面开展淡水河、沙河、潼湖3个不达标国省考断面以及吉隆河、淡澳河2条不达标入海河流攻坚整治,动工(完工)3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新增截污管网294公里,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保持稳定优良,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66.7%。推进74个行业重点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7个重点整治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逐步构筑土壤环境分类分级管控体系。二是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开展52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推荐10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2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新建成绿色建筑面积594.8万平方米。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9500多辆。惠城区和龙门县列入全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单位。三是生态绿色工程加快建设。完成森林碳汇工程造林1.2万亩、森林抚育30.4万亩、封山育林0.1万亩、纵深防护林造林0.8万亩、义务植树面积1.5万多亩。开展“绿卫2019”专项行动,清拆自然保护区内违建面积8191.5平方米,复绿面积2007平方米。完成整治修复岸线20.8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44.3%。完成东山海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建设,考洲洋美丽海湾建设基本完工。


  (七)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项部署。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宣传贯彻工作。联合智库机构开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整体定位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印发实施《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及2019年工作要点》,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举办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惠州分会场系列活动。二是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加快在中亚和东南亚等区域开拓友城。举办中韩(惠州)产业园投资环境宣讲会,参加第八届韩国—广东发展交流会和在日本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组织75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达成出口意向成交金额1.8亿美元;引导企业参加2019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等展会。新设立外资企业(项目)250宗,合同外资金额1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6.9亿元,分别增长20%和10%;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85宗,合同外资金额4.9亿美元,合同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达8家。在1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17家企业,对外投资9.5亿美元。三是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外贸进出口总额1380.4亿元,其中出口930.3亿元、进口450.1亿元。1-5月,一般贸易进出口374.3亿元,增长12.9%,占外贸进出口比重32.6%;民营企业进出口150亿元,增长38.7%,占外贸进出口比重13.1%。


  (八)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一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增幼儿园30所,新增学前学位10500个。启动新建学校12所、改扩建43所,秋季学期可新增学位1.8万个。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达标建设扎实推进。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5%。出台新的异地中考政策,保持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中考工作的连续性。开展高中阶段招生改革试点。推荐5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5个专业申报广东省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二是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加快推进,9家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进展顺利,惠东县多祝镇中心卫生院和博罗县杨村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县级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纳入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第三批名单。新增5间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进展顺利。市卫统信息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上线试运行,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建成县级远程医疗中心。全民预防保健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参加健康体检人数达35万人。三是文化惠民水平稳步提升。市数字文化馆有序实施,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全面启动。举办193项欢乐新春文体活动、150多场次送戏下乡等活动、38场群众体育活动。东湖旅店完成修缮对外开放。6处文物点成功申报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组织9处文物点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戏曲《东坡西湖》、歌曲《阿嫲叫》《红军井》等文艺作品创作。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人数分别达18.03万人和249.26万人。低保标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镇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1410元和1750元,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1980元和2640元。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529户,完成东泮居原水东街改造项目(一期)公房租户安置。五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飓风2019”等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治安、“两抢”、盗窃警情分别下降22.1%、24.2%、60.3%、20.5%,“两抢”零发案天数达110天,打击涉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战果居全省第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22.6%。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食品药品安全总体稳定可控。


  虽然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年度预期目标。二是工业对经济支撑力减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石化、电子两大支柱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1%和0.5%,特别是惠州三星电子产能转移对工业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三是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5%,比全省高约13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占比28.4个百分点。四是外贸形势严峻。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9.7%,其中出口总额下降5.6%、进口总额下降17.2%。五是财税增收压力加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仅增长2.1%。六是民生社会事业仍存在不少短板。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文化、康养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需求。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市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扭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抓紧抓实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做好企业帮扶稳定市场预期。做好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正面宣传解读,加强对发展预期的引导和管控。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及便企利企政策,持续深化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常态化开展好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想方设法稳定企业生产、增强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稳定投资增长。务实做好重点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持续加大工业项目的用地保障力度,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动工建设。做深做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三是关注形势变化稳定外资外贸。密切关注并研究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市经济的影响,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稳外贸稳外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帮扶力度,跟踪服务好新设外资项目和外商增资项目投资建设,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增长、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风险管控稳定财政金融。持续加大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抓好非法集资、P2P网贷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积极压降化解政府债务和政府隐性债务。五是做好服务保障稳定社会就业。强化对重点用工企业的动态监测,切实做好企业稳岗工作。建立空缺岗位储备数据库,帮助失业员工尽快实现再就业。督促和指导企业做好下岗员工的经济补偿、落实社保待遇、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高水平建设创新支撑平台。全力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筹建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规划建设能源环保产业园,推动稔平半岛打造能源科技岛。提升仲恺高新区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仲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建设。建设完善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二是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实施“高成长科技型企业100强”培育计划。扎实推进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组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0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8%以上。加速集聚高水平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进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廓建设。举办好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惠州赛区)暨惠州市第三届“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好第三届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增量提质,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


  (三)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SMPO/POD、惠州石化产品结构优化及质量升级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惠州石化三期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LNG接收站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基地。加快推进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二期、中电北斗芯创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新世代超高清(8K+5G)项目落户建设,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和应用,高起点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好“山海统筹”文章,加快培育发展健康产业。二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探索建设电子信息及化工产品交易平台,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惠州西湖创5A景区成果,打造罗浮山—南昆山百里生态景观长廊和百里滨海旅游景观带,办好2019广东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届(惠州)东坡文化节,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居家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三是强化实体经济要素支撑。出台实施《惠州市工业用地供应及开发报建审批改革方案》,推进工业用地“带项目出让”及规划报建审批改革试点,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盘活力度,力促2014-2018年已供地项目年底前全部开工,确保年度新增用地指标5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好银企合作对接活动,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实施好原材料与重点项目联动机制,实行砂石料定点、定量、定价供应,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四是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工业品、农产品、工程、服务等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引导企业积极注册境外商标。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成国家鞋材及鞋产品质检中心、省质量监督原油检验站(惠州),加快推进国家北斗终端产品质检中心建设。


  (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巩固深化市县机构改革成果,细致稳妥做好收尾工作。扎实推进镇街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做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公益类事业单位资源整合优化力度,强化公益属性。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扎实推进“智慧惠州”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成市“湾区通办”政务便民自助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进驻“粤省事”基层服务事项达100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占比提升至85%。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做好企业开办环节时间压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便利化注销等工作。推广应用口岸“单一窗口”模式。扎实做好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复评工作。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否决申诉救济制和分类快审制,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大力扶持市交通投资集团、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港口投资集团和市投资管理公司发展,积极推动成立相应的投资和产业基金,打造专业化投融资和运营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国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研究成立惠州市“2+1”产业集群发展基金。积极推进设立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惠州分公司。


  (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是推动城市形象革新。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两江四岸、金山湖流域沿线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强化城市空间、天际线、色彩、建筑立面管控和引导,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高水平规划建设高铁北站新城、金山新城等新城新区。推进高速出入口、惠州大道东至机场路沿线、花边岭广场周边商圈、祝屋巷文创街区等品质提升。坚决打赢“两违”整治攻坚战,确保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年度拆违任务。开展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推进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等城市“窗口”客运秩序整治。开展城市园林、街景整治,推动拆围透绿,增强公共景观共享性。持续开展工地扬尘、灯箱广告、露天烧烤、“黑煤气点”、市容环境秩序等整治工作。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27条黑臭水体中的25条力争年底“初见成效”,实现不黑不臭目标。二是推动县(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惠州市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以区域主体功能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差异化考核,着力提升惠城惠阳中心城区能级,推动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争创国内一流开发区,发展壮大惠东县、博罗县县域经济,支持龙门县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引导各县(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打造各自功能区“引领者”。三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建设。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创建40个以上特色专业镇村。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粤菜(东江菜)师傅”工程。持续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年底前全市80%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加快推进农村“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农房风貌管控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46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


  (六)积极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构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完成惠州机场民航区扩容扩建,研究推进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加快推进赣深、广汕高铁惠州段以及惠州北站、惠城南站等高铁枢纽站场建设。扎实做好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前期工作,推动莞惠城际公交化运营。高标准研究制定“4+1”交通轴线规划方案,抓紧做好对接莲塘口岸等骨干工程。建成汕湛高速惠州至清远段,加快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建设,开工建设惠龙高速、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推进惠河高速改扩建、惠城至深圳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工作。二是大力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中韩(惠州)产业园六大片区规划建设,抓好起步区在谈和已引进项目落地建设,推动起步区尽快形成聚集发展良好态势。加快潼湖生态智慧区开发建设,全力抓好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科学谋划稔平半岛规划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探索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科技创新园、与东莞合作共建莞惠先进制造业合作示范区。三是全面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制定实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完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与沿线友好城市共建港口联盟,不断增加国际海运航线。引导和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东(越南)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展会活动。加强与港澳在经贸投资、科技创新、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


  (七)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博罗县园洲镇、石湾镇等锅炉相对集中区域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完成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推进重点VOCs企业整治和重点工业行业提标升级改造,持续推进淘汰柴油和天然气公交车,强化施工扬尘监管。聚力打好打赢碧水攻坚战。深化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2座,提标升级污水处理厂40座,新建污水管网654公里,强化七大流域劣Ⅴ类支流河涌整治,加快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力争在年内大部分支流水质达到Ⅴ类,实现国省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77.8%以上,确保东江水质保持稳定优良。扎实打好打赢净土防御战。完成重点行业在产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快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稳步推进污染地块修复工作。强化固体废物监管机制,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建设,确保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等处理处置率达100%。二是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定落实生态红线常态化管控制度。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完成“三线一单”编制。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产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快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进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新建惠东好招楼海洋湿地公园。推动象头山、九龙峰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绿盾2017、2018”斑点销号和“两违”清拆工作。创建2个省级森林小镇、120个市级森林村庄,完成年度植树造林1.4万亩任务,改造残次林、低效林2.8万亩。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一是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完成幼儿园年度建设任务,新增学前学位2万个。加快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2.4万个。做好大班额问题化解工作,实现大班额班数占比低于7%的目标。从严从实做好省教育强镇复评。大力推进强师工程,培养优秀师资。完善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职学校学科建设,推动省市共建惠州学院。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市中心人民医院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完成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加快9家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推动8家镇卫生院升级县(区) “第二人民医院”,完成111间省级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试点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实施好全民预防保健工作。推进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市中医医院,加快葛洪中医院建设,新增5间市名中医工作室,积极创建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三是推动文体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建成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的县级文化馆。全市73个文化站通过省一级站复评,市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实现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公共频道高标清同播。全面完成苏东坡纪念馆建设和宾兴馆修缮并对外开放,建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泛开展好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打造一批具有惠州特色的文艺精品。启动金山湖公园水上项目活动与训练基地建设。四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推进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清算以及职业年金实账积累工作,实现新老制度平稳过渡。加大底线民生保障力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困难群众二次医疗救助。大力推进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互联网+长者食堂”助餐服务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五是加强社会治理。打好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从快打击涉黑恶、盗抢骗、黄赌毒、涉枪爆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打造治安强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不断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