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11日
我市以"1234"举措提高信访工作效能
惠阳区"四个着力"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益双提升
我市以"1234"举措提高信访工作效能 近年来,市信访局以信息系统为平台、以流程再造为抓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全面系统地升级优化了信访业务流程,有效了提高信访工作效能。一是优化一个系统。对现有的信访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扩容,在数据交换层,实现与国家信访局和省信访局的信息系统数据统一标准,无缝对接。在系统联通上,实现"横向到市直单位、纵向到乡镇(街道)"的三级网络全覆盖。在信访渠道上,实现网络、电话、视频、书信、走访"五位一体"模式,所有信访渠道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开通了惠州市、县(区)信访"一网一微一端"矩阵平台,实现信访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全覆盖,凸显网上信访主渠道作用。二是搭建两大平台。信访业务流程采用"2+6"(两大平台及六个工作组)工作模式,设立受理办理平台(下设办访组、办信组、网信组)和督查复查平台(下设综合保障组、督查督办组、复查复核组),与省信访局"三大平台"职能保持基本对应,将省"受理平台"和"办理平台"中的来访、来信、网上信访工作全部放到市"受理办理平台",将省"督办平台"的督查工作、复查复核工作和考核保障、惠州特色功能等工作放在市"督查复查平台"。三是明确三个目标。第一,无缝对标对接省信访流程再造后的"三大平台",强化信访督查督办和依法就地及时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确保在省信访考评考核中排名靠前。去年我市在地级以上市考核中综合排名第2。第二,以"阳光清单""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官""案长制"等惠州特色做法为抓手,搭建了高效规范运作的信访业务平台。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售后服务"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加强对办结信访事项的跟踪、回访、满意度评价等,实现了信访业务有效闭环,着力推动信访工作"三结"(案结、事结和心结)。四是凸显四大特点。突出"扁平化",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升级改版了惠州信访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优化了"阳光清单",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切实践行了"网上群众路线"。突出"一体化",开发了"网、信、访、电"统一智能甄别受理模块,落实群众"只跑一次"要求,加强信访事项有效甄别,解决信访事项多头受理、重复交办、转送办理脱节等问题,提升信访工作效能。突出"规范化",严格按照"四个一"(一个系统、一套标准、一案一卷、一人负责)的工作原则,建立工作规则和操作指引,严格做好信访事项的登记、交转、跟踪、审核、督办各个环节。突出"专业化",采用"2+6"工作模式,实现了惠州信访业务流程再优化。
(市信访局供稿)
惠阳区"四个着力"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益双提升 惠阳区全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和机制改革,坚持向存量土地资源要效益,深入开展"腾笼换鸟"行动,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益的双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劲的土地资源要素支撑。近三年惠阳区每年盘活约100多万平方米土地保障重点项目需求,今年1-5月全区工业用地供地比例达98%。一是实施"标准地"出让,着力加快项目动工速度。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创新实施"标准地"出让,对拟供应地块提前做好详细控规,将产业类型、投资强度、单位税贡、环保能耗等指标纳入土地供应方案,实现土地供应模式从"供应土地"转变为"供应设计好待建设的产业用地",大幅度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园区内工业项目动工建设时间从改革前46个工作日提速至改革后12个工作日。二是实施"三旧"改造,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全市率先出台《惠阳区"三旧"改造实施暂行办法》,编制"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挖掘盘活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连片推动城市更新改造。鼓励建设高标准厂房,新建或扩建单栋厂房地面以上四层至八层,奖补25元/平方米;九层以上,奖补35元/平方米,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实施耕地保护补贴,着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定《惠阳区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实施办法》,将基本农田保护补贴资金标准提高至不低于30元/亩/年,有效激发农民耕地保护热情,实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与补贴挂钩。同时,将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监察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和奖惩,有效保障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地开展。四是实施"全链条"监管,着力提升土地执法监察成效。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惠阳区土地执法"全链条"监管平台,实现案件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查处,变传统书面报送为数字化监管,推动违法用地案件"零漏报、全查处"。自平台启用以来,全区违法用地案件查处效率提升40%以上,案件漏报率明显降低。
(惠阳区委区府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