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惠州 >> 历史人文

石苟屋旁石狗在 曲水楼前曲水流-惠阳叶氏家族·下篇

发布时间:2017-12-22 14:40:38 来源:东江时报
浏览字号: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8c21C_01-1.jpg

求水岭老屋位于秋长街道办象岭村。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8c21C_2.jpg

曲水楼面积与号称“客家围屋王”的镇隆崇林世居相当。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8c21C_3.jpg

求水岭老屋坐西向东,建筑面积4332平方米。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8c21C_4.jpg

鹧鸪岭老屋。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8c21C_5.jpg

鹧鸪岭老屋航拍图。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8c21C_6.jpg

曲水楼。 资料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魏云鹤 摄


  求水岭老屋和鹧鸪岭老屋
  兄弟相帮手足情深

  求水岭老屋位于秋长街道办象岭村,从惠南大道牛郎径往象岭小学方向,过小学左转直入,路上可以远远地望到求水岭老屋。求水岭老屋由叶显庭公兴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是由一前围、三堂、二横、两个角楼、水塘、禾坪构成的客家围屋,坐西向东,建筑面积4332平方米。
  鹧鸪岭老屋位于秋长街道办岭湖村,与求水岭老屋直线距离大约2公里。鹧鸪岭老屋坐北向南,由前围、堂屋、横屋、角楼、围龙等组成,总面阔66米,总进深73.8米,占地面积4870.8平方米。从表面上看,这两座老围屋与其他围屋没有很鲜明的特色。但翻看叶氏族谱,仔细研读,却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手足情深的故事。
  叶显庭(1660~1735)是叶特茂的第四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叶焕庭(1667~1697)。叶焕庭娶妻刘氏,生了四个儿子,可惜的是叶焕庭英年早逝,享年31岁。叶显庭几兄弟分家时,叶焕庭已经去世。作为哥哥的叶显庭不忍心看到寡居的弟媳独自带着4个儿子生活,于是又和弟妇侄子合为一家。
  随后,叶显庭于1701在求水岭建了一座围屋,有百余间房。叶显庭生有6子,自己一家与弟媳侄子一家同住多年。后来,叶显庭又在求水岭西南方向约两公里的鹧鸪岭建了一座房屋,也有百余间房。等到侄子们都长大,结婚娶亲后,叶显庭才与弟媳一家分家,仍然让弟媳一家居住在求水岭老屋,自己一家则移居鹧鸪岭老屋。
  自此,弟媳一家一直在求水岭居住了60多年,直到1764年,叶焕庭的孙子和曾孙建了曲水楼才搬走。
  曲水楼
  内外两围8座阁楼

  曲水楼位于淡水街道洋纳村。进入洋纳村后,沿着老屋村八阁楼的指示牌,就能找到。当有些荒芜的小路的尽头突然出现一座高大宏伟的曲水楼时,震惊应该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
  粤东地区最大客家围屋之一
  曲水楼非常壮观。曲水楼的外墙高大坚实,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厚80厘米,高10多米。曲水楼的建筑规模也非常宏大,包括半月池在内,该楼占地逾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住房达330间。围屋有内外两围,中轴五进包心,上厅、中厅、接旨厅、鼓手厅等。中轴两边为对称的两条天街,前后还有两条横天街,中轴两边四个碉楼组成一个“回字型”内围;外围是庭院式住房,四周屋角又建造四个三层楼高的阁楼,形成了具有八个碉楼的大型客家城堡式围楼。曲水楼是目前发现的粤东地区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其面积和号称“客家围屋王”的镇隆崇林世居相当。
  围楼“鼓手厅”后门楣上悬挂着“圣旨”牌匾,“接旨厅”门楣上悬挂着“奉天敕命”牌匾。相传此誉源于叶姓子孙叶耐宪被钦授清代布政司理问,专门修建了此“接旨厅”,跪承皇恩。围楼正面两侧横门楣上分别镌刻着 “礼耕”和“义种”,意指以农为本,以礼耕作,以义种植。学则朝惜寸阴,夜勤青灯,求为名士;耕则早作晚息,不辞劳苦,求为上农。
  两百多年来,叶氏子孙牢记祖训,耕读传家,在此繁衍生息逾10代。据介绍,曲水楼门第生辉,人才辈出,清朝期间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的叶氏子孙比比皆是。
  曲水楼背靠杨梅嶂(洋纳村山名),面朝红花寨(洋纳村山名),门前荷塘水面宽阔,淡水河自东向西迂回斗转,从左边蜿蜒而过汇入西枝江。“红花”与“曲水”相得益彰,“曲水楼”也因此得名。
  不过,当地的村民更习惯称曲水楼为“八阁楼”,至少村里的指示牌都是这样写的。一座围屋,内外两围,8座阁楼,据了解,曲水楼这种独特回字形八阁碉楼在惠阳还是首见。翻开叶氏族谱,了解了曲水楼的建造过程的艰辛,也就懂了为何会有这样的格局。
  百年扩建加建有住房330间
  据《叶氏族谱》记载,曲水楼的始建者是叶氏四世祖叶茂兰。叶茂兰是叶天植唯一的儿子,而叶天植则是前文提及的英年早逝的叶焕庭的二儿子。
  父亲去世后,叶天植4兄弟及母亲居住在伯父修建的求水岭老屋,可惜的是,叶天植20岁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儿子就是叶茂兰。庆幸的是,叶茂兰非常争气,靠着自己努力拼搏,光耀门庭。
  雍正七年 (1729),19岁的叶茂兰在科举考试中考取为贡生。一年后,叶茂兰迎娶黄氏。此后的18年中,叶茂兰夫妇养育了5个儿子。
  叶茂兰不甘屈居沙坑求水岭一隅之地,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购置宅居地及良田若干,积极筹备建房事宜。由于在外奔波劳累过度,叶茂兰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辞世,享年49岁。
  叶茂兰去世后,其长子叶继高为首与4个胞弟一起同心协力,继承父志,继续筹备建房事宜。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9月,曲水楼正式兴工,1764年3月,曲水楼落成。是年十二月,一大家人从求水岭老屋迁居曲水楼。
  此后数十年,叶氏族群逐渐扩大。原来的曲水楼不够居住,在清嘉庆七年(1802年),叶继高的孙子叶熙甫扩建外围房屋。扩建后,外围墙有3层楼高,在4个角又新建造4个阁楼。加上原来的4个阁楼,曲水楼因此成为回字形、有8个阁楼的客家围龙屋,故村民亦称为“八阁(角)楼”。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叶氏子孙又加建正门楼屋5间,并将“曲水楼”更名为“南阳新居”。1930年,加建围前禾坪及池塘,遂形成当今的规模,先后历时168年。
  经过持续百余年的扩建加建,曲水楼占地面积达到16400平方米,有住房330间,鼎盛时曾入住近600人。如今,随着叶姓子孙先后在外建新楼逐渐迁出,曲水楼已无叶氏后人居住。只是每年大年初二,叶氏子孙从四面八方回到曲水楼祭祖,这座古建筑才得以再现昔日的热闹。
  (注:文中部分资料由叶氏后人提供,对此表示感谢。)

文字 记者匡湘鄂 香金群 图片(除署名外)记者杨建业 姚木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