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惠州 >> 历史人文

石苟屋旁石狗在 曲水楼前曲水流-惠阳叶氏家族·上篇

发布时间:2017-12-22 14:27:23 来源:东江时报
浏览字号: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6c21C_7.jpg

石狗底座上刻着“2015·2·6归”,纪念它失而复得的故事。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6c21C_1.jpg

石苟屋内部显得有些破败。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6c21C_3.jpg

铁门扇南阳世居内挂各种牌匾,见证当年的辉煌。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6c21C_4.jpg

“望重干城”牌匾表彰叶天滋德高望重,一家人是家国勇敢扞卫者。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6c21C_5.jpg

黄竹沥老屋位于石苟屋北侧,占地面积4478平方米。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6c21C_6.jpg

南阳世居正门内侧窗花做工精细。

 

  策划君说:

  上中两篇已讲完了惠阳叶氏家族祖先叶特茂和叶特盛两兄弟及他们后人的故事。故事里叶氏家族300余年间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也在惠州留下了许多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客家围屋。而在这些围屋的建造和居住中,叶氏家族也经历了不少故事,有惊险的有感人的。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一座“镇村之宝”——石狗失而复得的曲折故事。别急,这就给你细细道来。

  走访黄竹坜叶氏家族的围屋,翻阅叶氏族谱,倾听族人讲述,可以梳理出不少发生在这些围屋内外的故事,有光宗耀祖的,有手足情深的,还有大爱赈灾和报国效忠的。对了,还有百年石狗的神奇历险故事,可谓精彩纷呈。

  石苟屋

  石狗守屋失而复得

  途经惠南大道惠阳经济开发区铁门扇黄竹沥(古名“黄竹坜”)路段,稍加留意就可在路边看到两座并排、规模颇为宏大的客家围屋,一座是石苟屋,另一座是黄竹沥老屋。

  三百余载 老屋有狗

  石苟屋的原址是黄竹沥开基祖叶特茂建的祖屋所在,建于1669年。这祖屋原来是一座较小的方形围屋,中间有一祖祠。20多年后,叶特茂的二儿子叶荣庭在祖屋旁边建一座围屋,因此祖屋被称为上屋,新建的围屋则成为下屋。

  乾隆三十年(1765)叶特茂的曾孙叶维新(叶荣庭的孙子)对上屋进行了重修,原来规模较小的方形屋扩建成规模较大的半月形大围屋。正大门的门楼两侧竖立了高高的石柱,石柱的下面放置一个鼓形的石墩。踏入正门为门厅,左右两边是房屋,合拢成半圆形。如今在围屋里的道路还能看到当时重修时使用的鹅卵石和石板。正大门前是一个长方形的禾坪,禾坪的下方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重修的上屋称为新屋(石苟屋),原来的下屋称为老屋(即如今的黄竹沥老屋)。

  历经300年风雨的石苟屋祖祠和外墙于2015年修葺一新。白墙黛瓦,气势恢宏。可是走进围屋里,两侧的房屋和祠堂后的弧形巷道依然满目疮痍,甚至有的房屋已经倒塌。

  令人感叹的是,不论石苟屋经历了多少风雨,它的守护神依然陪伴。在石苟屋右前方,蹲坐着一尊石狗,凝望着前方。这只石狗由一块天然的麻石雕塑而成,古人高超的手工艺让它神态逼真,表情温驯却又坚毅。

  在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石狗通常会被放在百年老屋的屋顶上,这在粤、赣、闽边界的客家民居中较为常见,这是客家山民祈求石狗驱灾挡煞保平安的原始艺术。

  细心留意,石狗下方的基座上刻着这样一行字:“2015·2·6归。”这是一尊有故事的石狗,它的故事,带着传奇色彩,一点都不比它守护的围屋逊色。

  “斗法”产物 镇村之宝

  话说,当年上下两屋并立,合称为鲤鱼屋。因为鲤鱼屋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庙,客家话中“庙”与“猫”同音,鱼怕猫,猫怕狗。为了驱逐邪气,族人就在池塘的两侧边放置了一对石狗。石狗的姿势是蹲坐的,且目视前方,守护着鲤鱼屋。但是,有一天晚上,对面的人在夜里把那尊母石狗偷走了,不知去向,仅剩下一尊公石狗。这样一来,上屋的主人干脆把整座上屋称“石狗屋”了,保持那宏伟的气势。

  不过,对于“原有两尊石狗”“石苟屋又称石狗屋”的说法,铁门扇村委会石苟屋村民小组小组长、石苟屋保护责任人叶理并不认同。

  叶理说,在《叶氏族谱》中,一直只有“石苟屋”的说法,没有“石狗屋”一说;围屋前向来也只有这一尊石狗,并非传闻中的两尊。

  “围屋取名‘苟’字,意味着这里水草丰美,不愁吃穿,人口兴盛;围屋前的这尊石狗并非常见的动物狗,而是风水狗、‘不动狗’、文物狗,代表围屋后代的老家在这里,根在这里。”叶理说,这尊石狗其实是围屋祖先与对面不远的一个村庄 “斗法”的产物。

  据传,300多年前,石苟屋对面的山上(今隔着惠南大道不远处)有一座庙宇,笃信风水的围屋主人唯恐庙宇的神灵鬼怪冲了自家风水,就让建设者做了这只石狗来坐镇。石狗是用一整块麻石打造的蹲坐塑像,样子温顺可爱、憨态可掬,面朝对面庙宇张望着。后来,对面庙宇所在村庄看石苟屋前放了只石狗,心生不快,遂全村改姓为“尤”,与“油”谐音,意味着“油炸狗”,欲以此灭了石苟屋风水,此乃二次斗法。不过,石苟屋族人更技高一筹,趁夜跑到尤姓村庄,在其龙脉山上挖了个洞,埋进一堆豆腐渣,意味着 “油炸豆腐”,以破解“油炸狗”之说。

  叶理说,这些“斗法”之说皆是祖辈相传至今的传说,犹未可信,但随着石苟屋开枝散叶,人丁兴旺,这尊石狗在祖祖辈辈的村民心中树立了威信,成为村民心中的守护神,是镇村之宝。

  千里追狗 失而复得

  2014年12月25日一早,村民们惊恐地发现:在石苟屋前蹲了300多年的石狗一夜之间不见了,只剩下其蹲坐的石座。石狗被盗,村里炸开了锅。

  石狗被盗后,铁门扇石苟屋村民人心惶惶,纷纷要求公安机关尽快破案,追回石狗。

  接警后,惠阳区公安分局三和派出所警员迅速赶赴现场调查。经过近40天的连续奋战,转战汕尾、泉州等地,惠阳警方千里追石狗,成功将雕像追回。

  据嫌疑人交代,他们一伙人是通过QQ在网上联系买家,然后将石苟屋前的石狗盗走后通过物流直接发货。2014年12月25日凌晨,4名嫌疑人开着面包车进村,将石狗撬走,他们先用面包车托运至海丰,然后从海丰通过物流公司发货到福建泉州。好在警方抓获嫌疑人时,石狗尚在泉州某物流公司还未送出去,警方这才顺利缴回石狗。

  2015·2·6归

  2015年2月6日,在民警的护送下,石狗被完好无损地送回石苟屋门前。百年石狗失而复得,石苟屋村民们十分激动和高兴。这一天,石苟屋村民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喜迎石狗回家。“老人开玩笑说,石狗是到福建旅游了一次回来,它记得回家的路呢。”叶理说,这尊小石狗右前腿有个“疤”,到哪儿村民都不会认错,而且它这次到外周游了一圈回来,也毫发无伤。“今后,我们一定会好好照看石狗,它再也不会丢失了。”石狗归放原位的同时,村民们将其蹲坐的石座进行了加固加高,并特意在石座上写上其归位的日期———“2015·2·6归”。

  铁门扇南阳世居

  铁门不在 村名留存

  在石苟屋和黄竹沥老屋斜对面,即在惠南大道的另一侧,有一座更大的围屋,那就是叶特茂的三子叶辉庭建造的铁门扇南阳世居。

  历时24年建造南阳世居

  据叶氏族谱记载,辉庭公生于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他随父亲叶特茂南迁时仅8岁,后因为大哥叶晃庭不愿留居兴宁,叔父叶特盛则安排自己的儿子叶蕃庭返回兴宁留居,那时叶特盛只有一个儿子。叶特茂只好安排三子叶辉庭过继给叶特盛为儿子,后来叶特盛再生一子叶赞庭,叶辉庭即返回黄竹坜在父亲身边生活。

  叶辉庭40岁那年 (1695),开始建造南阳世居。世居非一日造就,而是历经辉庭公及其儿子两代、历时24年、耗资七八万两白银精心打造的。南阳世居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弯月池。南阳世居有内中外三围,内围为马蹄形,中围和外围为方形,后为弧形。围屋平面呈中轴对称,内部为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排列着上中下三堂,建筑面积达8253平方米,有280多间房。祠堂后面有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据说寓意为百子千孙。

  这座名噪一时的豪华建筑,在人气鼎盛时期曾入住了500多人。随着辉庭公后代开枝散叶,世居人口越来越多,许多家庭又迁出世居另择良地建房而居,改革开放后,世居里的人陆续搬迁到外面居住。

  南阳世居曾有三扇铁门,因此又叫铁门扇。据说,这三扇铁门原本是要安装在辉庭公的四子叶天滋建造桂林楼的,由于两次装都不合尺寸,才把铁门改装在南阳世居的大门上。每扇铁门有3公分厚,重达数千斤,后来人们就把南阳世居称为铁门扇了。今天的铁门扇村,其名字也因世居的这三扇铁门而来。

  让世人唏嘘的是,南阳世居的三扇铁门没能留存下来。

  开仓3000石谷赈济灾民

  2008年,族人筹资120万元将残破不堪的南阳世居修葺一新。重修工程包括:将原本“躺在”路边的几块长条形石碑重新竖起来;将20多块功名牌匾重新雕刻并悬挂;将南阳世居左前方被填埋的那口井恢复;将坍塌、破损的墙壁通过修补尽最大限度恢复原貌;以及将南阳世居屋檩和椽子精心装饰雕刻、将后来加装的已经锈迹斑驳的铁门粉刷一新等。

  这20多块功名牌匾中,有一块“齿德并茂”的牌匾,讲述了辉庭公品德高尚的故事,这也是叶氏后人津津乐道的。

  叶氏族谱记载,叶辉庭(1655~1737)字日英,号静野。国学生,考授州同布政司参军,诰授儒林郎。辉庭公为人秉性刚直,持身简朴。丙午岁(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发生饥荒,他打开自家粮仓,以3000石谷子赈济当地老百姓。辉庭公81岁大寿时被当地政府授 “齿德并茂”牌匾。“齿德并茂”说的是辉庭公高尚的人品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辉庭公后人叶达德在铁门扇重修记中写道,辉庭公一共生了6个儿子,分别为天沛、天泽、天汉、天滋、天况和天波。6个儿子又生了40孙,138曾孙,繁衍村屋32座。

  据了解,南阳世居历经历朝,自辉庭公始,共有三位在朝廷做了五品官员,分别是辉庭公、天滋公(辉庭公四子)和叶国用(辉庭公之孙)。至于世居各代的六品、七品等官员,加起来有20多位,所获的功名牌匾更是不胜枚举。

  桂林新居

  屋有传说 乾隆赐名

  在铁门扇村,还有一座比南阳世居规模更加宏大的围屋,那就是桂林新居。桂林新居围屋位于秋长街道铁门扇村山塘尾,是叶辉庭的四子叶天滋建造的。

  传说娥笑杭州遇乾隆

  叶天滋,号娥笑,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乾隆元年(1736)开始建造桂林楼,耗资白银九万多两,于乾隆十七年(1752)竣工。由于劳累过度,叶天滋在乾隆十八年(1753)去世,享年68岁。

  “桂林新居”的围屋名,传说是乾隆皇帝恩赐。相传当年娥笑孤身一人在杭州攻读,准备考取功名,却屡试不第。于是他在读书之余,种花养鸟,聊以解闷。当时,娥笑公从家乡带去了一只画眉,勇猛善斗,未逢对手,远近闻名。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杭州时,与娥笑公结识,两人相谈甚欢。娥笑公以画眉鸟相赠,结为知己。乾隆皇帝恩赐娥笑公所建新居为 “桂林新居”。后来,娥笑公被敕封为“奉直大夫”。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天滋公以鸟为媒,结识了乾隆皇的叔父允禄庄亲王,天滋公因此被授为奉直大夫和惠州府的钱粮官,不久他的长子国屏和他的侄子国玫在庄亲王的荐举下,上京科考,并谋得一官半职。天滋公在天时地利官运财运享通之时,开始兴建桂林新居。但是乔迁新居后,好景不长,清廷发现不少州府官员,对钱粮的管理制度出现了很多弊端。因此下令取消州府一级的钱粮官,这样天滋就弃职回到家中,再加上因建造桂林楼多年操劳奔波,身心憔悴一病不起。

  提督赠送“望重干城”匾

  或许也正是因为叶天滋是在官运亨通之时兴建桂林新居的,所以“桂林新居”规模宏大,比他父亲建的南阳世居还要多1000平方米。

  桂林新居坐南向北,平面呈长方形,后半部分为弧形,总面阔113米、总进深82米,占地面积9266平方米。围屋四周建有角楼,围墙为两层半高、约八十厘米厚的土墙。前面是禾坪、泮池,泮池两侧有三副旗杆石。平面呈中轴对称,中轴线上以传统三进祠堂式建筑为中心,内部为院落式布局,有房三百多间。在“人民公社”时期,曾住过五百多人,分为五个生产队。

  历经百年风雨,围屋写满沧桑。2006年11月,“桂林新居”的叶氏族人筹集资金四十万元,对围屋进行了大修,并于2007年10月完工。

  修葺一新的围屋,悬挂了“大夫第”、“望重干城”、“奉直大夫”等门匾,刻制了 “娥德桂林年年茂;笑公裔孙代代兴”“承二世,建三百六间屋,桂林楼宇业绩显扬,流芳千载;序九尝,传九大房昭穆,宗枝奕叶贤能辈出,享誉五洲”对联。这些门匾对联彰显了“桂林新居”的辉煌历史。

  其中“望重干城”的牌匾颇有分量,意为威望重于盾牌和城墙。据《叶氏族谱》记载,叶天滋秉性刚直,谦侯醇雅,治家有道,训子有方,居仁由义,入孝出悌,丕振家声。不仅如此,叶天滋在家族和乡里也颇有威望。

  叶天滋生了10个儿子,后世有38个孙子和152个重孙,人丁兴旺。这些子孙有的在州府或在云南和陕西等地任职,有的是县丞吏目,有的是千总骑尉,有的是军功五品和六品,还有的被敕封为奉 直 大 夫等,因此省府提督给叶氏一家赠送“望重干城”的牌匾,表彰叶天滋是德高望重之士,他和儿孙们是家国的勇敢扞卫者。

  黄竹沥老屋

  中武进士 立功名碑

  在石苟屋北侧的黄竹沥老屋,是叶特茂的次子叶荣庭修建的,占地面积4478平方米,与石苟屋的结构相似。围屋前围正面置3门,中轴为三进祠堂。祠堂后面是围龙屋部分。黄竹沥老屋前虽没有石狗,却有着代表荣耀的功名碑。

  黄竹沥老屋的功名碑与秋长其他老屋有着不同之处:石碑基础很高,碑上没有刻字。原来,叶荣庭的玄孙叶开第于乾隆46年(1781年)中考为三甲27名,被封为武进士,清州府在其曾祖父大屋门前两侧为其竖立桅甲石碑。

  该石碑基座用灰沙混合垒成半米高,固定的两块石碑上方凿有方形孔,可上闩,用以固定竖起的武进士锦旗。官位低于武进士的清朝官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行礼。清州府还向叶开第赠送了“清辛丑科进士”匾,挂在祠堂甲厅,因此,黄竹沥老屋也有“进士第”一说。

  后来,乾隆皇帝下旨,任叶开第为广东虎门都间府,镇守中国南大门军事要塞。他重修和增建炮台,多次获得乾隆皇帝夸奖。叶开第建设的虎门军事设施在鸦片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其修筑的炮台和虎山上的战壕仍然存在。

  此后,秋长客家围屋主人效仿此桅甲石碑,为本屋有功名的族人竖立功名碑,以教诲和激励后人上进。可惜,叶开第的“清辛丑科进士”匾及其在乾隆皇帝前面试的宝剑后被毁,只有桅甲石碑(功名碑)在诉说他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