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城市必须拥有一流的生活品质。城市的核心在人,建设一流城市的终极目标在于惠民。”“建设一流城市的根本目的是富民惠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民生工作同老百姓生活也最为密切。
站在2020年新年的开端回眸2019年,一年前的“承诺”掷地有声、变为现实:全市7个县(区)均已新建(改建)一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示范中心并投入运营;医疗救助结算“一站式”服务救助困难群众85527人次,救助金额3967万元;全市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4万个……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惠州落地生根。
■长者乐享
小区幸福食堂带来幸福生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每天一到饭点,住在惠城区名流印象小区的92岁老人宋任益就会带上长寿卡,到小区的幸福食堂就餐。凭长寿卡,他可以在此免费享受一日三餐。
该幸福食堂就是名流印象小区里的长者饭堂,老人不出小区就可享用热气腾腾的饭菜,而且65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半价,90岁以上则免费就餐。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还可以拉拉家常谈谈心。幸福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难题,还搭建起交流平台,营造浓浓温情,很受老人欢迎。
通过一年试点,我市各县(区)至少新建(改建)一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示范中心,并依托该中心开展长者“大助餐”服务。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拟定在全市逐步推广实施。
这是我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具体实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2019年年初专门设置筹备组,筹备成立长者服务工作专门机构——惠州市长者服务局(筹),将原来分别散落在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与原市老龄办有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福利和优待政策等都交由该局统一对接,专门负责老龄事业、产业。
有了强有力的统筹指导,去年以来,我市老龄事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长者食堂、长者服务卡……各种惠老养老措施频出。
“手机办理1分钟就搞定了,十多天就拿到长者服务卡,快递到家,太便捷了!”上月17日上午,家住惠城区龙丰街道叠翠山庄小区、今年65周岁的余小平拿着长者服务卡,笑容满面地向记者展示。2019年11月22日起,我市老年人优待证正式改版为长者服务卡,在老年人优待证的基础上拓展领域,推出长者饭堂优惠等。
“长者服务卡和高龄津贴两项服务申办过程中,长者无需提供任何证件,无需提交任何表格,无需专门冲印照片,一次不用跑,即可在家里拿起手机完成申请。”市长者服务局(筹)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与原申请方式相比,可以在“粤省事”小程序网上申办,长者可以节省数趟来回交通费用、有关证明材料复印费用和提交规定规格照片费用等,同时节约了大量申办时间,减少了来回奔波。仅免交办证照片一项,预计每年可为长者节省100万元。
不仅促进老者乐享,还要让长者善为。为充分发挥长者智慧资源,支持长者利用知识、经验和技能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咨询服务、社区治理、乡村发展,我市去年通过公开“招募”,鼓励退休医生、教师到基层支医支教。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退休后来到惠州和儿子生活的李老伯开心地说。
■病有良医
医院提质扩容百姓看病更方便更有效
民生核心是幸福,幸福基础是健康。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困难,是过去一年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着力点。
“医院建设高大上,门诊科室也很齐全,以后我们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去惠州市区或博罗县城看病了。”2019年12月26日上午,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开业,当地居民李海峰高兴地说。这家在原杨村镇中心卫生院基础上升级改造的“新医院”,床位编制400张,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20多个临床科室,将为博东片近40万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2019年,按照“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要求,我市全面加强县(区)综合医疗能力建设,9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龙门县人民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封顶,博罗县妇幼保健院已正式投入使用。我市还完成了惠东多祝、博罗杨村中心卫生院4名首席专家选聘工作,招募30名已退休的卫生高级职称医生并优先安排至8家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3年。
既要“强基层”推动医疗服务下沉,也要“建高地”让患者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去年7月,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三批“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成为区域医疗卫生新高地。
医疗服务信息化更加便民。2019年10月21日,惠州首家互联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正式上线。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惠州患者可在线获得该院专业医生的建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线复诊,并且足不出户获得医疗处方,经过医院药师审核后,药品可直接通过快递配送到家。
这是继当年7月全市首家5G示范医院诞生后,惠州“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迈出的新步伐。目前,我市已精准实现按时间段预约挂号,市直医疗机构预约率达到79.57%。完成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远程医疗中心建设,实现与省级23家医院系统互联互通。全市71个乡镇卫生院和46个贫困村卫生站纳入省镇村远程医疗项目建设点,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在有序开展。仅2019年上半年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耗材加成后实际补偿额达5325.92万元,补偿率达126.93%,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8年的27.4%下降到25.86%。
在提高医保待遇水平上,我市一直是省内的“先行者”。2013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实行大病二次补偿制度,大大缓解了重特大疾病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2019年,我市又推进医疗救助结算“一站式”服务,救助困难群众85527人次,救助金额3967万元。
市民薛先生2018年10月因病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他最担心的就是治病给家里带来沉重负担。2019年6月治愈出院后,薛先生算了一笔账:住院共花费医疗费用52.83万元,医保报销38.14万元、大病二次补偿11.2万元,个人仅负担1.2万元。“也不用自己先垫钱,之前病不起的担心完全是多虑了。”薛先生说。
经过一年努力,看病难、看病贵正得到有力有效疏解,我市卫生健康工作亮点纷呈,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有优教
全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4万个
“真是太神速了,3个月就建好了学校,孩子终于可以就近入学了。”2019年秋季开学时,家住市区金山湖片区中洲天御小区的市民林先生说,孩子秋季上小学一年级,家门口的惠城区第四十二学校6月份才动工,一度还担心是否赶得及,是不是要去别的学校上学,“没想到这么快就建好了,看来政府部门解决学位紧张是认真的。”
南部新城是惠州新兴片区,楼盘颇为密集,其中仅中海凯旋城、中洲天御两个大盘的总户数就超过10000户。然而周边学校少,适龄儿童上学难。因此,选址于中海凯旋城和中洲天御之间的惠城区第四十二学校一直受到居民的关注。
2019年全市启动新建学校13所,改扩建学校39所。加上往年启动列入2019年的在建项目51个,共计新建学校17所,改扩建学校86所,共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4万个,每年新增幼儿园60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多个。其中,惠城区在秋季新学年共有市十一小(南校区)、惠城区第四十二学校、惠城区第四十六学校、惠城区第二十八小学等四所学校新建开学,增加7350个公办学位。
目前,全市幼儿入园率达98.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4.6%,随迁子女入读公办比例达52.2%,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
在继续全力以赴保障学位供给的同时,我市也非常注重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齐步走”。2019年上半年,我市发布方案,提出从学位供给、规范办学、教育质量、城乡教育、师资建设等方面推进我市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标准不低于300元/生·年,2020年标准不低于400元/生·年。”“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长期从教津贴补助制度”……一系列举措,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实现“学有优教”目的。
为办好农村学前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我市还提出探索组织爱心企业向农村幼儿园捐赠校车(含司机工资),并制定《关于发动企业向农村幼儿园捐赠校车的工作方案》,得到企业热心支持。去年5月30日,惠州市爱心企业(商会、协会)向农村学校(幼儿园)捐赠校车仪式举行,一批爱心企业、商会、协会向我市11所农村学校及幼儿园认捐12台校车及后续5年营运费,共计1100多万元。
“以前都是用摩托车送孩子上学,遇到暴雨大风非常危险。”龙门县路溪中心幼儿园幼儿小光的妈妈开心地说,孩子坐上了校车,安全更有保障了。
■基层治理
“一村一警”打通联系服务农村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
仲恺区陈江街道金城花园有住户706户,其中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治安管理难度大,过去不时有入室盗窃案件发生。但去年7月份后,这里“突然”变得平安无事。同样的情况也几乎同时出现在陈江青春村。
“以前我们这里有好几户人家都被偷了,但从7月份安装智慧门禁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偷盗事件。”金城花园小区业主黄日添对周边出租屋升级安装智慧门禁系统表示非常满意。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村一警”在仲恺落地的缩影。
为破解基层警力不足的困局,我市从去年4月开始大力推动警力下沉,要求城区不少于50%、其他区(县)不少于40%的警力下沉到基层,并通过撤并10人以下派出所,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目前全市1270个村(居)已经派驻警力1658人,做到一村(居)至少有一警。
“一村一警”是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通联系服务农村社区群众和打防管控实战的“最后一公里”。“一村一警”机制的推行,驻村民警下沉一线,对村情、社情、民情做到了然于胸,辖区治安的防范、打击、管控成效渐显。
驻村民警走乡村进街道,贴近群众,不仅能够听民声办实事,也能提高触角灵敏度,收集掌握基础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19年,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大幅下降,其中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4.4%,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7.39%,有效促进了惠州市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高度肯定。
推进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护民,更要暖民。以“绣花功夫”改造升级老旧社区、城中村,积极推进背街小巷“微改造”和城郊结合部综合整治,正是我市基层治理工作中的暖民举措。
去年9月,惠州在全省率先实施“惠民空间”计划,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为思路,共建“惠民空间”服务平台,采取“三社联动”、居民自治共管等方式,破解了长期制约老旧小区治理的难题,探索出具有惠州特色的基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惠民空间’原来的场地大都是泥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场地杂草丛生,大家跳个广场舞被蚊子叮得全身都是包。车辆无序停放,我们活动的空间很少。”今年79岁的麦迪新村居民廖珍说,去年9月29日建成的“惠民空间”健身舞广场、休闲文体设施、各类球场、儿童乐园一应俱全。
目前,我市计划全面推广建设“惠民空间”做法,根据社区和群众意愿,每年改造一批老旧社区。争取到2022年底,高质量完成全市符合条件、有需要的老旧社区“微改造”。
回首过往,希冀明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民生改善无止境。向着国内一流城市目标奔跑的惠州,正以不断提升的民生服务水平,让新惠州人、老惠州人都不辞长作惠州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廖桂旭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廖桂旭 骆国红 张荟婷
短评
一枝一叶总关“群”
这份“民生答卷”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惠州落地生根的缩影,充分展示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方向和目的。一系列成绩背后,是浓浓的民生情怀。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加强民生事业建设,精彩落实惠民举措是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着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期盼也不同以往,生活领域诸多“民心所向”需要考量;城乡二元生活格局、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在当今又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民生考题。我市一年来推进的民生事业建设狠抓重点,直击难点,以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补民生短板,增进人民福祉。特别是建设幸福食堂、实施“惠民空间”等举措,以浓浓的民生情怀和强劲的政策推动力,精准回应了众多家庭的“养老之忧”和“生活之问”,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走出一条新路,为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国内一流城市建设内涵提供了有力抓手。
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密切关注群众生活新老问题,及时回应群众期盼,着力提升居住、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不遗余力打造一流生活品质。
(凌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