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上服务 >> 公共服务 >> 健康 >> 医疗救助

厚德精医三十载 治疗眼疾执牛耳

发布时间:2020-01-07 09:55:39 来源:惠州日报
浏览字号:

 20200107-02.jpg

眼科手术室内,医生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手术。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当我们呱呱坠地睁开双眼时,也就打开了认知这个世界一切美好的窗户。眼睛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不仅可以视物,还可以传递情感。眼健康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指出,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眼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视觉健康形势的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防盲治盲的重要前提。

  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作为省重点临床专科、市重点临床专科以及医院重点发展学科,凭借领先的医疗技术、创新的科研能力、专业的护理服务成为了省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市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秘书单位,市白内障复明技术指导中心以及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也成为了省市级综合三甲医院眼科的领航者。多年来,眼科中心更致力于将领先的医疗技术应用于公益事业,承担着医疗、科研、教学、保健、防盲治盲等社会服务,在学科发展与医联体建设上不断突破,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近日,记者走进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来感知这个医护团队的“眼明手快”。


  五代眼科人励精图治,成就区域执牛耳者

  眼科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99年眼科成立激光治疗中心,其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手术至今已为数万名近视患者成功摘除眼镜,对提高医疗技术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跨越两个世纪的发展,学科的发展史记载了五代眼科人的励精图治。2005年,医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在现任学科带头人陈子林教授和科室主任王小艺的带领下,眼科大刀阔斧,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确立了眼科中心发展战略,着力进行质量建设、内涵建设,以服务健康为己任,守护一方百姓的光明。随后,眼科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眼科中心现已成为一个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学科,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截至2018年,眼科中心年门诊超9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超4千人次,年手术超6千人次,成为粤东区域性的眼科医疗中心,技术水平处于省市级综合三甲医院眼科前三名。

  作为惠州医疗卫生领域的执牛耳者,在千帆竞进的医改大潮中,眼科中心无疑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多年来,眼科中心一直奉行“以患者为中心”,切实解决患者的合理需求,保障医疗安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室先后成为省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市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秘书单位,市白内障复明技术指导中心以及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健康服务范围辐射湖南、湖北、四川以及东莞、深圳、汕尾、河源等地,受到了眼疾患者的一致认可。


  新技术新项目涌现,填补区域医疗空白

  数据与荣誉,凝聚成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学科建设新观念、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现。眼科中心主任王小艺介绍,目前中心拥有床位51张,下设眼科住院部(含白内障治疗中心)、眼科门诊、眼科手术室、眼科激光治疗中心、眼科视光学中心(含验光配镜)、眼科功能检查室、眼科实验室,其中眼科手术室已开展日间手术。

  近年来,眼科中心通过医院专项资金,不仅加大了基础建设、学科建设的投入,完善门诊、手术室、住院部、视光学中心及配镜中心的改造工作,还添置配备了手术显微镜、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仪、眼科A/B超、眼底激光、前段激光等先进设备。先进的治疗设备让眼科中心“如虎添翼”,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用实际行动扎实有效地助推学科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开展泪道专业手术、泪道内窥镜诊疗新项目、波前像差引导下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个性化磨镶术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部分技术填补了区域医疗技术的空白。


  加强人才驱动,丰富学科发展内涵

  强将强实力, 建立拔尖人才库

  人才是驱动学科技术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自学科发展以来,在人才建设方面,眼科中心有一套高质量机制。比如,学科带头人陈子林教授,就为眼科中心人才库绘上了闪亮的一笔。他是全省50名首届“广东医师奖”获奖医师中惠州唯一的获奖者、惠州市首届名医,也是医院党委书记、眼科中心主任、白内障诊疗中心主任,更是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视光学会常务理事,市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医学院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眼科中心的学科带头人,陈子林一连串的社会职务与学术荣誉,让眼科中心的综合实力大大攀升。

  目前,中心拥有医护人员近50名,其中执业医师22人,博士人才占比为30%,硕博士占比高达80%;拥有王小艺副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惠州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眼科中心副主任)、王丁丁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惠州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钟凯人教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教学督导)等专家组成的眼科高级专业人员队伍,在构建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和谐惠州的进程中,以打造省高水平医院及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保障医疗安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派青年医师研修深造,加强合作共享

  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汕头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汕头大学国际眼科中心博士共建点……

  事实上,在陈子林的带领下,眼科中心一直高度重视团队培养与梯队建设,中心制定了层次分明的培养计划。对于青年医师的培养,眼科中心把年轻人的成长、成才放在学科发展的首位,多方面为青年医师提供发展平台。中心采取“派出去”的轮训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每年派出多名医师到国内外、省内外上级医院临床进修,加快业务发展及科研创新能力,助力学科进一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学科进步在于不断学习,也在于合作共享。为进一步将学科做大做强,作为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眼科中心每年均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培生、进修生,目前在培的住培生有12名。此外,作为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眼科中心有研究生导师2名,自2004年开始招收临床硕士研究生,共培养眼科专科的硕士研究生30多名,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同时也为学科在医疗教学、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机制,造福多地百姓。


  立足眼患需求,亚专科群建设成绩斐然

  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以患者需求为主导细分亚专科

  除了在人才建设及培养上下足功夫,立足眼疾患者的需求,也为了让科室每位医师都能有所精、有所长,眼科中心不断细分亚专科,开设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眼整形、角膜和眼表疾病、眼视光与屈光手术、泪道病八个亚专业组,其中眼底病、视光、白内障亚专科是重点发展方向。“每个亚专科组均由1至2名高、中级职称和1至2名初级职称的医师组成人才队伍,合理布局,各亚专科齐驱并进。”王小艺说道,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各亚专科组人才梯队的合理建设,有力保障了学科人才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着力眼底病、视光、白内障亚专科,助力学科品牌升级

  “以前从来没觉得这个世界那么亮”

  “自己终于能独自出门了”

  “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吃的饭长什么样,现在终于又能看到了”

  ……

  在眼底病亚专科病房,眼疾患者康复后表达着对“惠州好医生”王丁丁的感激之情。科室主任王小艺告诉记者,以王丁丁、王娟娟博士等组成的眼底病团队,掌握了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规范化诊断、治疗到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内科、外科手术治疗,打造出惠州地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中心。而这个团队,正是科室的重点亚专科之一——眼底病亚专科。据介绍,眼底病包括了视网膜、视神经及玻璃体炎症、眼肿瘤等引起的眼部病变,其中不少都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细菌性疾病以及颅脑疾病等。不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病情多变,而且对视功能损害较大。

  截至目前,眼底病亚专科已引进和培养了眼底病专业博士3名,眼底玻璃体视网膜年手术量达到400多例,眼底激光手术量超过1000例,眼底荧光造影超过1600例。同时,该亚专科还与医院内分泌科合作开展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宣教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在省内具有影响力的眼底病诊疗中心,整体诊治水平雄踞全市领头羊地位。

  此外,眼视光与屈光手术亚专科通过开展泪器、泪道等相关疾病诊疗,泪道专业年手术超过500例;同时,还与耳鼻喉科联合开展经鼻泪道鼻腔吻合术、泪道内窥镜诊疗等新项目,建成了粤东地区泪道病治疗中心。白内障是许多老年人的痛苦,目前中心的白内障专业已发展为粤东地区手术培训中心,临床医疗技术水平达全国先进水平。亚专科群的打造,让眼科中心形成了强劲的区域优势,助力学科品牌升级。


  促进科研与临床转化,提升服务能力

  陈子林深知,要不断促进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医教研协同发展才是硬道理。眼睛是人体的“精密仪器”,血管细如丝,网膜如蝉翼,容不得半点瑕疵。本着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眼科中心于2018年1月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联合眼科实验室,引进香港中文大学眼科梁启信教授团队共同开展临床科研项目。据介绍,梁启信教授在青光眼视神经再生方面的基础研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目前,该实验室拟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应用AAV介导的基因传递方法治疗视网膜营养不良,为人类难治性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2019年,眼科中心在“广东省长类实验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动物实验的研究,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合作,引进何明光教授团队,开启了惠州地区跨区域临床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先河。“通过开展临床科研,寻找临床技术和科研学术转化的突破口,为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探索新的解决思路。”王小艺表示。

  为了博采众家之长,眼科中心还多次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会议。近年来,眼科中心科研结果喜人,在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方面获得了三项省级科研基金,获得多项市级科研立项;共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牌论文10余篇;参与论着4本,其中一本英文论着由全球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Springer出版,两本专着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授人以渔精准帮扶,践行社会责任

  在陈子林的带领下,眼科中心加速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同时,也不忘践行社会责任。为更好地发挥三甲医院传、帮、带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眼科中心先后与该院博罗分院、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西藏林芝朗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建立了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逐步建立起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打造“活样板”,紧密型

  医联体建设卓有成效

  三年前,医院便先行先试,与博罗县人民医院(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紧密型医联体,眼科中心从人才队伍培训、诊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博罗县人民医院眼科进行帮扶提升;三年后,博罗分院眼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满足了县区眼患的就医需求。

  一年前,眼科中心“受命”帮扶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组建眼科团队;随着两家医院的深度合作,2019年3月,眼科中心全面接手托管了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眼科。“不用跑市区,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挂上三甲医院的眼科专家号,详细诊治病情。”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一名患者道出了县区眼患的心声。王小艺告诉记者,通过紧密医联体建设,县区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影响力不断对外辐射,全面推进了眼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


  授人以渔,“1+X”精准帮扶填补朗县眼科空白

  2019年11月26日,西藏林芝朗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内,排满了十里八乡赶来的患者。开诊前,朗县人民医院举行了眼科开业揭牌仪式。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文平,常务副县长张应强,朗县卫健局局长扎西江村等领导参加开科仪式,这是西藏林芝市内首家开设眼科的县级医院,当地眼疾患者从此可以足不出县就地解决眼疾问题。在这个揭牌仪式背后,承载的是眼科中心筹建半年的准备工作和精准帮扶的初心。

  为深入贯彻并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健康扶贫”战略,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基层贫困群众身边,方便百姓看病就医,眼科中心与朗县人民医院眼科建立起了“1+X”的科室帮扶机制。王小艺表示,为助力提高朗县人民医院眼科技术水平和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朗县人民医院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医院眼科学习进修,医院选派短期柔性帮扶人才到朗县有针对性地支援帮扶;同时,利用先进通讯技术平台,开启远程医疗会诊、指导的帮扶模式。眼科援藏小组采用一对一带教方式,从病史的采集、眼科专科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案,到眼科常见治疗、常见手术的操作,把自己的知识、技术最大限度地传授出去,帮助朗县人民医院眼科医务人员提高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眼科队伍。

  数据显示,朗县人民医院眼科开业仅短短一周,便诊治眼科患者318人次,开展了白内障、翼状胬肉、眼睑内翻倒睫、泪道阻塞、巩膜异物取出等手术共14台,填补了当地眼科多项技术空白。

  执牛耳者,亦执着时代与行业发展赋予的重任。眼科中心的发展,承载着眼科人的期盼与向往。五代眼科人的励精图治,结出累累硕果,造福着区域眼病患者。未来,眼科中心将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契机,逐步引进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角膜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开展全飞秒激光治疗技术,为助力医院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区域性医疗中心而不懈努力。


  ◎相关链接

  眼科中心科研成果展示

  2018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一项(“Fkn/CX3CR1信号通路调控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8年度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一项(“整合资源模式在惠州地区青光眼筛查中的应用”。

  2015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gBR在Nogo-B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18.217),中华眼科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学科核心骨干介绍

  陈子林

  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学科带头人,白内障诊疗中心主任,市眼科医疗质控中心主任,市白内障复明技术指导中心主任。

  1984年7月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2006年获得中山大学高级工商管理(医药方向)硕士学位(EMBA)。91、93年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进修白内障、青光眼、眼肿瘤等专业。有20多年眼科临床工作经验,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抗青光眼等手术有较高的造诣。主刀超过2万例以上显微眼科手术,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一千多例,在非球面人工晶体、多焦人工晶体、矫正散光人工晶体等白内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长期参加广东省防盲治盲工作并多次受到当地政府表彰,指导7届15名眼科临床型和科研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国内、外及省、市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20多篇论文。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专着《人工晶状体屈光手术学》担任副主编。主持、参与六项广东省卫生厅医学卫生基金项目及惠州市科学研究立项,其中2项获得惠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小艺

  副主任医师,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学学士,副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眼科医师学会常委、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眼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会理事、惠州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

  1984年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1988年至1989年参加援外医疗队在赤道几内亚工作,1990年至1991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学习,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1年。擅长专业为眼科激光、准分子激光、眼底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现已完成手术10000多例,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角膜瓣蒂在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获得2003年惠州市科技三等奖。参与的科研项目“眼球摘除联合自体巩膜扣硅胶球植入临床应用”获得199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惠州市医学科研课题一项。

  惠州日报记者黄婷 通讯员张娜妹 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