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院新建的“心理宣泄室”。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周楠 摄
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配备的“沙盘治疗室”。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到2022年和2030年的总体目标,其中明确要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拥有市级重点学科——临床心理学的医院,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精准对接市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构建了集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心理治疗体系,力争在2021年底前将我市临床心理学专业建设成市级重点专科。
新时期把握新常态,谋划新思路,展示新形象,实现新作为。市第二人民医院始终瞄准市民的心理健康,以一位守护者的身份,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壮大力量,一直在编织一张网,建构一个以医院为基点,向全社会辐射的大平台。未来,市二院还将深入推进心理治疗标准化工程建设,主导全市心理治疗地方性标准的制定和出台,以期为全市人民心理健康撑起安全伞。
关键词:市级重点专科
■委以重任
领先市内并提升在粤东地区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治疗意见处室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目标和《三级精神病院评审实施细则》,市卫生健康局将市二院临床心理学科纳入了惠州市2019-2021年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培育项目。
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骆焕荣介绍,根据培育项目计划书,市二院将加强与规范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及睡眠心理科门诊建设;完善睡眠心理科病区的诊疗管理和持续改进;逐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心理疾病及疑难疾病的诊疗能力、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水平。同时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与加强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测验、心理治疗、临床睡眠心理疾病诊疗、儿童及中医心理康复团队等。
按照恵州市卫健局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市二院实际,该院确立“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人才队伍的培养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抓住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重点专科建设,逐步提高该院临床心理专业服务能力与水平。让市二院成为在市内领先、粤东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睡眠医学与医学心理学诊疗中心。
■开拓创新
推行心理疾病轻重分流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达17.5%,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重性精神障碍患病率只有1%。也就是说,这些精神障碍患者绝大多数并非精神病,而是受困于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心理或精神类疾病就像感冒一样,是有办法治好的。”骆焕荣说。
对于就诊类型结构,近几年来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临床日常情况中看到,许多轻型的心理精神障碍患者是主动来医院就诊的。骆焕荣认为,这是一个好趋势,“以往医院主要接收重症精神患者,现在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焦虑、抑郁、失眠等轻型心理精神障碍的患者占比有了明显上升。”骆焕荣告诉记者,还有一类患者觉得身体总是不舒服,却查不出器质性病因,在综合医院各个科都转了一圈,最后才发现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所引起的。
“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首先学会以平常心来看待精神心理疾病和精神专科医院,遇到问题更愿意及时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骆焕荣介绍,为了让市民愿意到专业精神科医院就诊,该院创新发展,推行心理疾病轻重型分流,并不断改善就医软硬件,提高患者就医舒适度。
从2015年7月起,该院将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纳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统一管理,并于2017年11月开设了睡眠心理科门诊,先后投入800万元建设资金,装修改造了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睡眠心理科门诊;购买了部分心理(物理)康复设备和先进的心理测量系统,包括重复经颅磁治疗仪、CCRT、生物反馈仪、心理CT、脑功能CT等;开展了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智力评定、儿童及中医康复等业务,开展高效科学的诊疗技术,填补我市心理诊疗康复领域的空白。
今年,该院完成了心理健康体检与调试科、睡眠心理科病区、睡眠心理科门诊的装修改造。建成了睡眠多导监测室、正念放松室、沙盘治疗室、团体心理治疗室、心理宣泄室等,丰富了治疗手段,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培养人才
建设高素质医务人员队伍
人才,是医院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市二院坚持把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再上台阶。
据悉,心理健康体检与调试科今年派出56人外出学习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康复技术,培训基层精神科转岗医师两批共31人。完成12个精神科规培医生和2个见习医生的带教工作。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近两年来、引进心理治疗师7人,目前总共有15位心理治疗师。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于今年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在科室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定期开展心理治疗督导,将科室打造成技术型、学习型团队,根据科室开展业务情况积极派员外出参加培训及学习,使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建设
轻叩心灵,愈合伤痛。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市二院作为我市唯一的一家精神专科医院,为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心理)健康,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举措。
■心理健康体检与调试科
购置先进设备 满足心理健康需求
在市二院医学心理学中心三楼,楼下陆续有病人排队拿号等着看诊。在三楼走廊的尽头一个房间,门打开,屋里的墙覆盖着厚厚蓝色的软包墙、放置着国内最先进的宣泄设备,包括智能音乐打击宣泄仪,超大屏幕智能互动游戏机等,心理师会根据不同的情绪选择适合的心理宣泄方式——这里是市二院新建的“心理宣泄室”。
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以下简称“心调科”)主任杨惠青介绍说,压抑是人的性格特征之一,坏情绪若长期郁积心中,就有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而合理的宣泄方式能帮助因压抑而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找到一个泄洪口。“泄洪口泥沙俱下,会带走很多负面的影响,人就放松了。”
“我们科室源于2000年成立的心理卫生研究所门诊的心理测评室,并逐渐发展,于2009年成立心理测验科,2018年更名为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杨惠青介绍,心调科主要职能为心理评估(含心理健康体检)、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物理)康复、中医康复、儿童康复、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等,并承担睡眠心理科门诊诊疗职能。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该科室除了新建宣泄室外,还拥有心理CT测评系统、韦氏智力检测系统、儿童孤独症评估系统、神经心理测验系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生物反馈仪、脑功能CT、认知矫正治疗系统、中医、儿童康复设备等国内最为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室严格按国家有关加强心理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持续加强软硬件建设,不断开拓业务,持续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满足我市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比如该科室新开设的“心理沙盘治疗”,它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让来访者从沙具架上自己挑选合适的心理沙盘沙具,然后把它们放到一些特制的箱子里面,在这其中完全可以进行自我表现,这是一种心理疗法。“这能够帮助每一个到访者,打造一个简单而又丰富的心理世界,将自己的心理冲突或者矛盾,通过这种制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释放。”杨惠青介绍,通过心理沙盘治疗,让他们的意识不断得到优化,进而使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以达到治疗效果。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包括一些应激障碍人群。
开展“心理体检” 服务更便民
“当今,医学心理学越来越受社会重视,大家意识到,人的健康不单是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惠州现在已经有一些高危行业职业单位和高职院校,给他们的员工或学生也安排了常规心理体检。”杨惠青介绍,平时经常提到的亚健康不仅包括躯体亚健康,还包括心理亚健康。很多人平时抱怨睡不好、吃不香、干啥事都没精神的症状,往往就和抑郁、焦虑等情绪有关。
而有的人在出现情绪问题后,往往热衷于在网络上做一些心理测试题,然后“对号入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我接收过很多病人,轻信网上的测试,或者没有找对医院找对医生,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等最终到了我们医院,已经从轻型转变为中重型了,很可惜。”杨惠青指出,心理健康体检,必须是在专业精神医学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她介绍,目前市二院开展的心理体检项目有很多种,比如心理健康、人格测验、职业测评等,可以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进行筛查,借助常规的心理健康体检,也有助于筛查出早期心理疾病并积极治疗。
杨惠青说,不同年龄段人群,容易受到的心理精神困扰均有不同。比如青少年容易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社交困难、厌学与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就业人群最普遍的心理疾病;而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不良症状就是失眠,不乏由焦虑抑郁引起。
“对于心理疾病,现在社会整体意识提高了很多,比如说现在就有很多学生自己觉得情绪不对劲,主动带着家长来看病的。”数据显示,该科今年全年完成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智力评定、中医康复等同比增长18%。其中,门诊心理测评业务同比增长17%;韦氏智力评定业务同比增长24%;心理治疗业务同比增长43%;物理治疗业务同比增长51%;中医康复业务同比增长1430%。
“我们近期将开设心理治疗网上预约服务,使诊疗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杨惠青说,该科室接下来将不断拓展业务,健全科室功能。如今年已不断开拓中医康复治疗项目,在原有治疗项目基础上今年增加了电子艾灸、经穴电治疗、红外线照射、耳穴压豆等业务;同时持续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健全了儿童心理评估体系,努力推进儿童心理康复中心的建设。
■睡眠心理科
创新开放病区治疗模式
在市二院后门对面,一栋独立的7号楼在冬日的暖阳中显得格外静谧。楼内,摆放了绿色植物,张贴各种温馨提示,整洁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安静的氛围让人倍感温馨,病人在家属的陪伴下正在安心治疗……这就是市二院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所在地。该院结合实际,突出心理治疗和辅助治疗相结合的理念,创新开放病区治疗模式,大胆尝试治疗方式。
“我们是以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辅助物理治疗
等,以全开放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今年7月24日到搬迁到7号楼后,我科增加了睡眠多导监测室、正念放松室、沙盘治疗室、团体心理治疗室,并提供了更舒适的住院环境。”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主任谭柏坚告诉记者,这个病区目前主要治疗以睡眠障碍、抑郁症、神经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等)、进食障碍(厌食症、暴食症、神经性呕吐)等心理疾病以及心身疾病、应激性障碍等。
对于数量庞大的“睡不安稳”人群,比如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行为异常等,则开设了睡眠心理科。这是以多导睡眠监测为核心,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诊断的重要医疗机构,可以为健康人群及有睡眠问题的患者提供体检服务,包含睡眠监测、认知功能测定等,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检查结果指导大家如何有效应对失眠。
规范全院唯一开放病区科室管理
作为一个开放病区,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针对科室人员配备和各种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并且在每名患者入院前,对其亲属加强了入院宣教,落实了出院指导制度,加强病房和重点病人的监控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科室作为全院唯一的开放病区的制度建设。
完善的功能,齐全的设施,整洁宽敞的治疗区,优美的就医环境,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流程,为患者治疗与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搬迁到独立病区后,越来越多病人愿意留院治疗,这里和其他医院普通病区一样,家属可以自由出入,病房环境也很舒适,可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谭柏坚用一组数据证明了所言不虚:该科收治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比例相比去年同比增长63.06%,出院人次也同比增长5.47%。
关键词:提高对心理疾病认识
■现场教学
开展“心理健康我做主”主题活动
今年以来,市二院为党校组织的党外中青年干部和干部自主选学的两个培训班近百人开展以“心理健康我做主、我行动”为主题的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现场体验、现场观摩与现场授课,介绍并演示了心理健康体检、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业务,让干部群体更加直观地了解心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基本掌握了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心理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的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以及出现早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由省卫健委疾控处处长冯惠强等5人组成的专家调研组,在日前到我市调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时,对此也表示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种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方法。
同时,该院通过宣传册、墙报、微信平台等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并积极推广“惠州睡眠心理健康订阅号”,利用睡眠心理健康订阅号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未来计划
■完善专科建设
计划开设老年及少儿心理专科门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到,2022-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30%;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
接下来,市二院将按照临床心理专业建设项目计划,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髙,努力实现临床心理专业医、教、研、预防、康复一体化运作目标。继续加强相关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充实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测验、物理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中医康复、临床唾眠心理疾病诊疗、儿童心理康复团队建设,提商医疗技术水平。
同时完善专科建设,包括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睡眠心理科门诊、睡眠心理科病区、儿童心理康复部、中医康复部的建设和规范运转。并计划开设老年及少儿心理科门诊。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我市提出到2021年底,逐步建立健全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其中提出,精神专科医院要设立心理门诊;利用各种资源,建立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另外,要求建立心理健康行业组织,出台心理服务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行规行约和自律制度。
骆焕荣指出,我市作为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市,目前,市二院正按照《惠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市心理卫生研究所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为各类人群提供心理服务,为我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刘菁 郑愿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