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惠州 >> 区域信息

海洋资源

发布时间:2019-02-21 17:17:32 来源:惠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字号:

  【概况】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端,西邻大鹏湾,西南邻香港,东与红海湾相接,南连广阔的南海,为全省海洋大市之一,有大亚湾和红海湾部分海域,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海域面积4520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281.4千米,大小海湾28处,大小岛屿162个。惠州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日照多,辐射强,终年气温较高,多年平均为22―23℃,夏半年(4―9月)雨水较多,冬半年(10月―翌年3月)降水较少,干湿季分明,每年7―10月间是热带气旋活跃时段。

  惠州海域有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和针头岩海洋特别保护区。其中,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陆18000千米海岸线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最南端的大星山南麓,陆地及海域总面积18平方千米,是亚洲大陆架唯一的海龟产卵场;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东侧,范围涵盖惠州、深圳共985平方千米海区,有大小岛屿100多个,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是多种珍稀水生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和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基地;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考洲洋岸线一带,总面积533.33公顷,主要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和候鸟;针头岩为基岩岛,是中国大陆49个领海基点之一,位于红海湾正南方,离陆地海岸约35千米,岛体面积0.02平方千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2011年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将针头岩周边海域划为海洋特别保护区,面积275.85平方千米(其中汕尾102.65平方千米)。


  【海洋试验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印发《惠州市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分工方案》,编制《2017年惠州市推进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施工方案》。海洋经济进一步壮大,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111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全市29%。中海油惠炼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投产,100万吨/年的乙烯项目试车投产,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前列,大亚湾石化区被评为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百里滨海旅游长廊初具规模,现代海洋渔业稳步发展,全国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完成涉海企业清查工作,涉海基础设施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提升,海洋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国家海洋督察和"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自查工作为契机,解决一批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中存在问题。


  【国家海洋督察】  12月6―11日,国务院授权国家海洋局成立的国家海洋督察组(第五组)下沉惠州市督察。惠州市印发《惠州市迎接国家海洋督察工作方案》,迎接国家海洋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督察期间,国家海洋督察组(第五组)组长、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赴惠出席沟通见面会和惠州市工作汇报会,实地察看平海电厂、双月湾非法建筑清拆现场。督察组实地核查各类疑点疑区29宗;与市长麦教猛、副市长刘小军以及涉海相关部门、沿海县(区)相关领导15人开展个别谈话。全市接受督察组交办案件84宗,全部按时办结;累计向督察组提交26批1200件资料;清理整治违法养殖面积970公顷,清拆海岛、岸线上的违法建筑24000平方米;整治近岸海域污染问题,检查企业249家次,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68份,立案27宗,清理近海岛屿、近岸海域和海岸线各类垃圾约120吨;全面取缔停止海上渔排餐厅。在市政府网站、《惠州日报》、惠州电视台、惠州电台等网站、媒体设置《国家海洋督察广东行》专栏,宣传报道国家海洋督察工作动态和惠州市涉海特色亮点工作,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凤凰新闻网等媒体多次刊播、转载惠州市立行立改情况新闻。


  【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省关于"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要求,会同惠东县、大亚湾开发区开展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自查整改,逐一现场排查遥感发现的432处人类活动点、建立一点一档材料,制定整改方案及整改措施,按照"分类施策、限期整改"原则,实施一处一策,建立整改台账,抓好问题整改,建立整改验收销号制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强化督促检查需整改事项138处,对于符合整改验收条件的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


  【涉海规划编制】  年内,《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含《惠东县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获省人民政府批准。市海洋与渔业局编制完成《惠州市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渔港现代渔港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获批实施。


  【海域海岛综合管理】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印发实施《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与海岛使用管理工作制度(试行)》,加强海域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和无居民海岛的监督管理。

  年内,惠州市发放海域使用权证2本,新增用海确权面积60.4948公顷。保障重大项目用海,太平岭重件码头用海获省政府批准;推进中海油二期成品油输油管廊等重点项目用海申请报批;完成大亚湾石化区第二条污水排海管线验收。基本建成海(多波束测深系统等)、陆(监控指挥车系统)、空(无人机系统)立体化海域使用动态监管平台,基本实现海域专线网络全面覆盖,国家、省、市、县海域管理部门四级协调联动体系。对大亚湾10万吨/年催化干气制苯乙烯项目和20万吨液化石油气生产芳烃及汽油项目、惠州荃湾港区煤炭码头一期工程、惠州市太平岭码头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重件码头工程项目等7个在建用海项目进行在线监视监测及无人机航拍监测。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完成全市用海核查工作,对惠州市管辖海域范围内全部1122宗不同类型的用海项目、海上航标、无居民海岛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


  【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年内,《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试行)》印发实施,规范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海洋倾废、船舶作业以及渔业生产等活动的监督管理;编制《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业务手册》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办事指南》,落实各级海洋部门环评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跟踪监测涉海工程建设、运营期间的海洋环境质量;开展涉海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资源补偿工作。

  海洋牧场建设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启动东山海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建设;开展增殖放流及海洋牧场建设,放生青斑、黄立鲳、红鳍笛鲷、黑鲷、黄鳍鲷、斑节对虾等海水经济物种共598万尾,投放马尾藻8万多株。

  实施生态修复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考洲洋-罂公洲至赤岸区域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该项目是全省首批美丽海湾建设示范点之一。项目总投资9539.93万元,计划堆填整治滩涂200公顷,种植红树800万株,修建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景观栈道、生态观光及科普长廊等一批设施,按计划顺利推进。

  排查陆源入海污染源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牵头地毯式排查全市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出陆源入海排污口(包括污水直排口、排污河、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排放口、养殖排水口、排涝泄洪口等)和入海河流260个,数据经论证后上传国家入海污染源排查系统。


  【海洋生态红线】  年内,广东省发布海洋生态红线,将惠州市海洋保护区、海域重要河口、特别保护海岛、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红树林、海草床等12个生态敏感区域划为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1548.94平方千米,大陆自然岸线124.5千米,海岛自然岸线总长约133千米。


  【减灾防灾能力建设】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开展海上危化品应急监测处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对海上危化品突发事件的监测、处置等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选定大亚湾作为试点区域,开展危化品泄露入海应对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启动海洋观测预报基础设施和海洋预报减灾应急决策系统建设。完成惠州市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复同意《惠州市渔业捕捞和养殖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与维护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海洋监视监测】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实验室通过资质扩项评审,具备资质的检测项目从106项扩大到194项。开展海洋环境常规监测、风险监测、监管监测及渔业环境和渔业资源监测等工作,采集样品3000多个,获取各类监测数据15000多个。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大亚湾霞涌黄金海岸、惠东巽寮湾、惠东平海湾和惠东红海湾东山海4个砂质岸段的海岸侵蚀调查,设立监测桩10个。选取淡澳河、吉隆河2条河流开展咸潮入侵、土壤盐渍化的实地调查。选取大亚湾石化区海堤、长排海堤和考洲洋海堤开展重点堤防的实地调查。完成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珊瑚调查工作,开展保护区内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调查和数据库建设,推进保护区水质在线监测和数字化建设。编制《惠州市海域综合立体观测网建设方案》,完成3个综合潮位仪的安装。开展守护海岸线海洋垃圾科研监测活动,发布《2016年惠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完成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惠州市第一阶段涉海单位清查工作,掌握涉海单位基本信息,建立全市涉海单位名录库。


  【海洋自然灾害】  年内,惠州市海域未发生大规模赤潮灾害。"苗柏""纳沙""海棠""天鸽"等7个台风先后影响惠州市,影响较大的第2号台风"苗柏"、第13号台风"天鸽"(强台风)分别造成惠州市渔业经济损失约1700、1660万元。所有台风影响惠州市期间均未发生渔业人员伤亡事故。


  【海洋监察执法】  年内,《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工作制度(试行)》《惠州市海域"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惠州市港澳流动渔船安全监管检验检查工作方案》等制度方案印发实施。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护渔2017""清网2017"等渔业捕捞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监管执法,查处"电炸毒"鱼行为;实施"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行动、违法建筑清拆行动、海洋工程环境保护执法示范建设工作,查处1宗未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案件,排查陆源入海污染源70余处,检查入海排污口相关入海排污企业16家,恢复海域原状4处,清拆海域海岛违建10余处。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累计查处各类海洋违法案件68宗,其中,非法填海案件58宗,非法占用海域案件1宗,非法建设非透水构筑物案1宗,非法建设透水构筑物案4宗,非法倾废案件1宗,破坏无居民海岛案件2宗,海洋工程未编制环评案1宗。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执法管护,实施海上及陆地巡护70多次,联合开展2次清理取缔非法渔具专项执法行动,清理保护区内一批地笼、刺网。


  【抹香鲸救护】  年内,一头长10.78米,重14.18吨的抹香鲸在惠州大亚湾海域被困,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成立现场救护指挥部,邀请中科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海洋世界等海洋生物专家30余人、累计出动船艇40余艘次、救援人员近千人次进行营救。

  经救援无效,鲸鱼死亡,专家组在解剖过程中发现鲸鱼腹中有一个长2米、重110.5千克的死亡雄性胚胎,专家称,这是世界首次在解剖抹香鲸过程中发现鲸鱼胎盘。保存抹香鲸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委托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的专家团队,制作反映抹香鲸体型、骨骼、内脏器官等特点的系列标本及完整的胚胎标本;专门设立的抹香鲸科普展厅正在建设。


  【工作探索创新情况】  海域排污总量控制项目   惠州市是全省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两个试点市之一。经过前期调查,形成《大亚湾海域环境容量研究报告》《考洲洋海域环境容量研究报告》《大亚湾(含考洲洋)海域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报告》《大亚湾(含考洲洋)海域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制度》等研究成果,《惠州市大亚湾(含考洲洋)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批稿)》报市政府审定,审定后上报省政府审批。

  "蓝色家底"调查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启动惠州海域海洋渔业资源环境调查项目("蓝色家底"调查),调查大亚湾海域海洋水文动力、资源生态环境、空间地理信息。完成2017年秋、冬季航次调查任务,获取水样4000多个,浮游底栖生物样品3000多个,渔获3500多公斤,海洋沉积物样品76个,现场实测数据3500多个;实验室检测数据近2万个,鉴定出浮游动物132种,大型底栖动物176种,游泳动物197种,首次获取惠州海域2个季度环境与生态资源环境同步调查数据。

  惠州"智慧海洋"项目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启动惠州"智慧海洋"(一期)项目及应用支撑设施建设,建设智慧海洋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海洋大数据平台、海洋预报减灾应急决策系统和海洋立体观测网。


  【海洋宣传】  年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副市长刘小军6月8日在《惠州日报》发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绿色发展海洋强市》署名文章;开展抹香鲸母子征名、惠州抹香鲸馆征徽,惠州抹香鲸赋征文活动,收到国内10余个省征名投稿76对、征徽投稿15组、征文投稿44篇;开展增殖放流、清洁海滩等系列公益活动。国家海洋督察期间,总结归纳惠州市考洲洋整治、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等12类亮点工作和督察整改成效,《中国海洋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惠州日报》、惠州电视台专题宣传报道150多次。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号投入使用。

  (郭慧博)

(摘自《惠州年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