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惠州 >> 前景目标

“问·策仲恺”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仲恺区委、区管委会负责人谈如何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5 17:03:17 来源:惠州日报
浏览字号:

聚焦问题和短板 加快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


tiy.jpg

仲恺高新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摄


  “牢记使命 竞逐一流·高质量发展县区行”第七站日前走进仲恺高新区,《惠州日报》推出了“问·策仲恺”系列报道,聚焦仲恺发展深层次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与对策。


  仲恺区委、区管委会负责人接受《惠州日报》专访时表示,整个系列报道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剖析问题客观全面,对仲恺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们表示,仲恺将抢抓机遇,聚焦问题和短板,推动仲恺早日建成国家一流高新区。


  仲恺高新区委书记吴献民:


  挖掘仲恺精神 研究发展新策


  仲恺如何担负起历史使命,打造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创新引擎”,奔向国家一流高新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吴献民表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仲恺将在全区开展“问·策仲恺”系列报道专题学习研讨,全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在全区开展“问·策仲恺”系列报道专题学习研讨


  惠州日报:“问·策仲恺”系列报道直击仲恺发展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您对系列报道有什么感想和评价?


  吴献民:“问·策仲恺”系列报道立足仲恺实际,直面仲恺高新区在精神传承、科创赋能、产业结构、空间瓶颈、城市建设、社会民生和产城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问题剖析客观、全面、深入,直击发展“痛点”、难点,给仲恺深刻警醒。调研采访组和专家着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重大机遇,结合仲恺发展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参考对策,对仲恺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仲恺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各园区、镇(街道)、区直及驻仲恺单位全面开展“问·策仲恺”系列报道专题学习研讨,区委常委会也将专题听取研究相关问题和对策,聚焦问题和短板,研究发展新策,深挖仲恺精神实质,加快推进项目落地、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环保整治、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推动仲恺早日建成国家一流高新区。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教育医疗设施建设


  惠州日报:仲恺如何发挥临深优势,大力招才引智,提升创新能力,助推产业发展?


  吴献民:我们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历史机遇,积极主动承接深圳外溢人才资源。一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做实学校扩容工程,未来3年计划新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10260个;改扩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5000个;迁建学校2所,新增学位2160个。以市中心人民医院创建全省高水平医院为契机,实施区人民医院委托经营管理和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主动学习与对接深圳的人才政策,在提高人才政策覆盖面和精准度上下功夫。健全完善从基础性人才到高端人才全覆盖的人才政策体系,提高人才政策实施的精准度,为承接深圳外溢人才资源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是搭建功能更加齐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服务、安居保障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为人才安心在仲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做好四篇“文章”,解决城市“痛点”


  惠州日报:仲恺外来人口远超本地户籍人口,仲恺如何解决城市“痛点”,推进城市更新,重塑城市形象,让本地人、外地人在仲恺安居乐业?


  吴献民:如何把城市建设好,解决诸多城市“痛点”,让仲恺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做好规划、道路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更新这四篇“文章”。


  规划方面,我们加快分区规划及相关控规、专项规划的编制,推动“多规合一”,做好仲恺与深圳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等骨干路网规划衔接,积极融入全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推动仲恺与兄弟县区畅通连接。


  道路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站前大道、智慧大道北段西延线、站前大道北等工程建设,着力形成“一环八射”快速路网,加快推进华星大道、潼侨大道、沥林大道、新华大道等工程建设,着力形成“五横五纵”区内骨干路网。


  城市管理方面,我们将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政园林建设管理一体化、城管执法机制等重点改革,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塑造仲恺高新区城市新形象。


  城市更新方面,我们选取了中心区的仲恺大道沿线实施城市更新,划定9.7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分为17个城市更新单元,其中需改造面积440公顷,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改造工作。改造的最大亮点和重点是统筹公共配套,我们将新(改)建学校9所、规划路48条、公共停车场1个、公共站场5个等,极大改善中心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改善仲恺城市面貌。


  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惠州日报:营商环境是财富,是竞争力。仲恺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


  吴献民:我们主要推出三大措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实施“五全工作法”,推动与全球企业密切合作。“五全”,即全球化视野紧盯日韩欧美优质项目,全国性布局挖掘优质项目,全产业链招商发展重点产业,全速推进落地项目,全程量化指标考核、监管项目和服务项目,贯穿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投产、升级全过程。二是对标一流,持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仲恺在全市率先推行“照章户税”套餐服务,实现营业执照办理从“当天出证”升级为“立刻出证”,银行开户及税务登记两小时内搞定,企业跑动次数减少5次以上,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由9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开展“企业直通车”现场为企业解决难题。我区建立了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通过企业疑难事务“快办”平台,区有关领导每月固定安排时间约见存在疑难问题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办公,面对面研究解决企业问题。当前,“快办”平台企业诉求问题受理率100%,部门回复意见率100%,真正做到“紧抓”“快办”。


  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莉兰:


  充分用好报道成果 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仲恺必须发挥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担负起构建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阵地、主力军、主支撑的“惠州使命”,奋力奔向国家一流高新区。对于“问·策仲恺”系列报道提出的建议,张莉兰认为,意见建议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仲恺将充分利用好“问·策仲恺”系列报道成果,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借他山之石攻仲恺发展之玉


  惠州日报:您觉得“问·策仲恺”系列报道对仲恺发展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张莉兰: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高质量发展县区行”调研采访组会同专家深入仲恺基层一线,对仲恺高新区进行全面的问题检视,为仲恺把脉问诊。推出的“六问六策”“问·策仲恺”系列报道以问题为导向,直指仲恺存在的不足,并借他山之石攻仲恺发展之玉。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紧紧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问·策仲恺”系列报道成果,以问题为导向,将报道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更新、环境提升和民生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


  向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要空间


  惠州日报:土地资源稀缺成为制约仲恺经济发展、城市提质的重要因素。仲恺如何统筹开发土地资源,实现城市扩容提质?


  张莉兰:为解决用地难题,我们的思路是“城市更新、开源节流、拓展空间”。在仲恺高新区辖区面积小、生态区面积大的区情下,在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下,向新增用地方向开源空间越来越小。剩下的出路只有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用地要空间,这一条路既是开源也是节流,主要抓手就是城市更新。按照省的政策,城市更新不仅不占用或少占用用地指标,还能够获得奖励指标,这对我区推动357创新产业带、潼湖生态智慧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以及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用地指标保障。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仲恺大道沿线17个单元城市更新,然后对中心区的其他区域进行稳步改造、滚动推进,争取用5到10年时间,让仲恺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区域的改造将极大提升仲恺的发展空间,用地难题将迎刃而解。


  建全区招商项目库,加快项目落地建设


  惠州日报:仲恺如何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前沿技术、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惠州加快建设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张莉兰:我们要加强与深圳、广州、东莞等地产业对接合作,更加深入地融入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不断引进和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等产业为方向的“2+1+X”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要搭建全区招商项目库。对拟招商入区企业,除了约定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等指标外,还将建立招商引资前置评估程序,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评价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储备厚度,对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不予独立安排项目用地,减少项目计划变更导致土地和厂房空置的可能性。


  其次要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依法盘整回收低效闲置用地,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和标准厂房,提高专业园区标准工业厂房的容积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完善项目入区协议,建立产业项目供地评估体系,加强单个企业用地项目的投入产出评价,提升产业项目亩均土地产出强度标准。利用好孵化器产权分割、新型产业用地(M0)等优惠政策,探索可分割租售、进出机制灵活的厂房招商模式,激活运营主体招商活力。


  最后要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入驻区管委会建设的国有标准厂房的企业,凡限定时间内不能达到产出标准要求的,区管委会可提前结束厂房租用合同;对拿地建厂的企业,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盘整回购条款,在限定时间不能完成投资或者达不到产出标准的,区管委会将按照约定价格回购全部或部分项目用地和厂房,腾出空间和资源引进更多“大象型”“狮子型”项目,逐年提高产出强度和经济密度。


  建议建立市一级的“飞地园区”协调机制


  惠州日报:仲恺如何理顺两个“飞地”产业园区发展问题,打造真正的一流园区?


  张莉兰:为了更好打造一流“飞地”园区,我们将持续优化园区体制机制、土地政策、财政体制、管理权限等问题,更好地激发园区发展潜力。建议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全市发展“飞地经济”规划和政策,建立市一级的“飞地园区”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双方的权责利,以更高效率推进征地拆迁、社会管理等相关工作;明确2个园区扩容扩园范围,统筹协调惠城区落实征地主体责任,加快解决扩容扩园遇到的征地拆迁难问题,同时加大园区土地供应,保障园区重点项目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扩大园区发展空间。(记者曾兴华 采写/记者戴建)